莫斯科战役简介? 上甘岭战役概括?

莫斯科战役简介?

莫斯科战役,苏德又方都投入百万以上军队,开始德国军队的进攻很顺利,但由于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进展速度缓慢,一直拖到冬天。

苏联的冬天奇冷,德军战斗人员不断在减员,坦克也开不起来,后勤补给也中断了,而这是苏军已经完成了军队的集结和战略反攻的准备。结果德军惨败,莫斯科战役一局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局面,也成了二战的战略转折点。莫斯科战役后苏联进入了战略进攻,而德国则进入了战略防御。

上甘岭战役概括?

上甘岭战役(Battle of Triangle Hill)是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展开的一场著名的战役。

上甘岭战役中,美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

战斗激烈程度为前所罕见,特别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二次大战最高水平。我方阵地山头被削低两米,高地的土石被炸松12米,成了一片焦土,许多坑道被打短了五六米,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持续鏖战43天,敌我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我军击退敌人900多次冲锋。

战役的第二阶段就是最艰难的坑道斗争阶段,597.9高地共有三条大坑道,八条小坑道和三十多个简易防炮洞。当时三条大坑道和五条小坑道都在守备部队控制下,其中八连进入的一号坑道是主坑道,位于1号阵地下,是最大的坑道,呈“F形,全长近80米,高1.5米,宽1.2米,左右还各有一个叉洞,顶部是厚达35米的石灰岩,坑道的两个洞口都向北朝着五圣山方向。

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简介?

1、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我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在地方部队的配合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历时66天,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自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区域内,发起了伟大的淮海战役(国民党方面称为“徐蚌会战”)。

战役首歼黄伯韬兵团,继歼黄维兵团,再歼杜聿明集团,解放军以伤亡13.4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个兵团、22个军、56个师,共计55.5万余人,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歼敌数量最多的一次战役。

2、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3、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4、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5、巨鹿之战: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军阀混战。公元前207年,秦军上将军章邯打败楚地反秦义军首领项梁后,认为楚地已不足忧,遂率20余万秦军北上攻赵,并急调上郡的王离部20万秦军南下,围困赵王歇于巨鹿(今河北平乡),无奈之下赵王派使者向楚怀王以及各国诸侯求援。当时秦军十分强大,救赵诸军驻扎在巨鹿城北,没有人敢前去迎战。

项羽为报秦军杀叔父项梁之仇主动请缨,于是楚怀王便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军六万余北上以解巨鹿之困。

扩展资料:

淮海战役是在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进行的。战役规模空前,作战时间长,战区面积大,军用物资的供应量和伤员的运送量都很大。淮海战役发起之前,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就一再指示要充分发动群众,做好战役的后勤准备工作。

地方各级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将一针一线、一块铜板、一粒粮食节省下来,集中起来,送往前线,人民群众提出了“一切为了支援前线”,“倾家荡产,支援前方”的豪迈口号。各地涌现出许多父子争着上前线、妻子送郎去前方的动人场面。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淮海战役期间,先后有12个纵队在徐州东南作战,每天需要粮食300万斤,后来随着战事的演进,每天需要500万斤之多。前线和后方的解放区人民,节衣缩食,想方设法为子弟兵筹集粮食、碾米磨面、运送粮草。

妇女们为了不让子弟兵受冻,不分昼夜地缝制棉衣、棉被、军鞋,甚至不顾寒冬把自己的棉衣棉被拆了给子弟兵做军衣军鞋。整个战役期间,空旷的皖北平原上,一条条送粮长龙在风雪中行进,构成了一幅气吞山河、蔚为壮观的历史画卷。

以少胜多 读音:yǐ shǎo shèng duō

释义:以少量的精兵强将,战胜强大的敌人。

出处:邓小平《我们有信心把中国的事情做得更好》:“抗日战争打了八年,抗美援朝打了三年,我们有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传统。”

参考资料:人民网-淮海战役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

百科-以少胜多

鲁迅简介概括?

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他时当代著名的文学作家,文笔有些讥讽人的味道,不过深受文学界的好评。

石林简介概括?

石林位于云南省会昆明东南郊80余公里处,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地地上众多的山川名胜景区中,云南石林以其雄、奇、险、幽的地貌风光独树一帜。在世界溶岩地貌风光中。中国云南石林又以其面积广,岩柱高,小尺度造型见长,一定范围内景点集中而独占鳌头。

潘塘战役概括?

1948年11月,黄百韬第七兵团被华野大军逐渐包围在碾庄一带,已回缩至徐州的李弥第十三兵团和邱清泉第二兵团奉蒋介石命令由徐州向东救援黄百韬兵团。

11月10日,华野10纵、7纵、11纵抢占了徐州以东大片地区,切断了黄百韬的退路,并修建了防止敌东援的防御阻击阵地。12日,第十三兵团第9、第8军,第二兵团的第5军、第70军开始向徐东猛烈攻击。徐东阻击战开始了。

与此同时,华野苏北兵团辖2纵、12纵、鲁中南纵队、中野11纵由双沟向徐州方向攻击前进。此次苏北兵团的任务,按原计划,是作出攻击徐州姿态,使徐州兵力不敢离开。

徐东阻击战开始后,任务为侧击从徐州东援的邱、李兵团,在解决七兵团后,穿插到邱、李兵团背后,进而围歼东援之敌。

12日,2纵前进过程中,遇到第三绥靖区第107军的第260师,歼其一部,敌慌忙西逃。2纵紧追不放,将107军军部及260师围于邢集、大王集。107军军长孙良诚畏于被歼,于14日晨率军部及260师六千余人投诚。苏北兵团继续向西疾进,黄昏时在玫瑰山又遇敌261师,2纵4师及中野11纵一举将其歼灭。

此时,徐州东援各部受到解放军顽强阻击,进展甚微,邱清泉决定派第74军从徐州东南方向迂回到双沟,然后向北攻击我阻援部队。

14日晚10时左右,74军先头部队与我方先头部队在潘塘以东的周楼相遇。刚开始,双方都认为对方是零星小股部队,74军认为是碰到了地方部队、游击队,解放军以为是三绥靖区残余部队,都想一举击溃继续前进。

但仗越打越大,人越打越多,战斗越打越激烈。战至凌晨2时左右,74军退至张集、二陈集一线据守,我军据贺楼、赵洼一线与敌对峙。

15晨,双方都弄清对方不是小股部队,是正规军。15、16两日,苏北兵团不断向敌发起猛攻,敌也不断以猛烈炮火、坦克发起反冲击。几经苦战,潘塘周边村庄逐渐被我攻克,74军退守潘塘,12军防守柳集。

潘塘距徐州18公里,距徐州机场8公里。淮海战役开始后,陇海铁路、津浦铁路均被华野、中野切断,徐州的军备补给全靠飞机空运,因此,徐州机场是杜聿明集团的补给命脉,潘塘、柳集是机场的“大门”,邱清泉不敢有失。

接到潘塘告急的报告,邱急调正向东攻击的70军回援。70军的32师调往柳集与潘塘之间12军与74军的结合部,96师增援潘塘。

17日晚7时,苏北兵团全线向敌发起猛攻,整条战绩呈犬牙交错状态。稍事调整后,9时,再次向敌发起猛攻,并在多处取得突破。邱清泉为保机场,命令投入二线部队。

一时敌二线炮火密集射向我攻击部队和被突破的阵地。激战至凌晨,我华野2纵已攻入敌阵地4公里左右,突前部队处于三面受敌状态,而整个战线呈胶着状态。根据此情况,兵团令各部撤回原阵地。

18日清晨,邱清泉认为解放军是全面溃败,令70军96师全面出击追打解放军,并上报蒋介石,取得“徐东大捷”。“剿总”在徐州城内敲锣打鼓,张贴“大捷”标语,大肆宣传。蒋介石立即组织“南京慰问团”到前线慰问。慰问团到达徐州后,又到潘塘前线去参观慰问。

此时,奉邱清泉命令“追击”解放军的第70军96师在二陈集又遭到解放军的阻击,并呈三面被围的态势,一时枪炮声骤起,且越来越激烈,才知解放军并不是溃败,而是有计划后撤调整,准备再战,主力部队都在。96师急忙报告给邱清泉,“慰问团”慌忙撤离潘塘。“大捷”闹剧结束。

战场形势至此,已形成潘塘至柳集一线5公里宽的地域,国军有12军、74军、70军的共7个师兵力。也就是说,原计划从潘塘与柳集之间的间隙进行穿插的意图,由于该处敌兵力密集,无隙可乘而不能实现了。20日,苏北兵团奉命撤离潘塘,南下阻击李延年、刘汝明兵团。

总的来说,潘塘一战,未能完成最初设计,即从徐州东侧插入其东援部队身后,进而围歼其东援部队;意外的阻击了邱兵团的偷袭部队,粉碎了其迂回双沟进而侧击大许家我阻援部队的企图。

台儿庄战役简介20字?

台儿庄大捷,又称台儿庄战役、鲁南会战或血战台儿庄。台儿庄战役的起止时间有几种说法,一般认为从1938年3月16日开始至4月15日结束。战役由滕县战斗、临沂附近战斗、台儿庄战斗和日军的溃退,中国军队的追击作战等部分组成。

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毙伤日军约2万余人(日军自报伤亡11984人)。

历史著名战役?

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是秦朝末年前207年至前206年,秦军与起义军项羽部队在巨鹿(古县名,在现在河北平乡西南)展开的一场决战,最后项羽获胜。这是秦末战争中消灭秦军主力的一次决定性战役,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辽河战役历史?

辽河战役中日双方反复搏杀,尤以牛庄、田庄台之战最为惨烈。中日甲午战争中唯一一次大规模巷战发生在今辽宁牛庄。牛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日军由丹东、岫岩、析木城一线进攻牛庄。

清湘军五千对两万倭寇,战况激烈。

历时一昼夜的牛庄之战,清军终因寡不敌众,阵亡官兵1800余人,698人被俘。

牛庄失守后日军执枪挨户搜查,杀人无数,牛庄城血流成河。

日军虽夺取牛庄,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将卒死伤389人,第十一联队第一大队长今田唯一少佐被击毙,日军哀叹“我军战颇苦”,当时援辽抗日的湘军旧将魏光索往来督战,竟至三易坐骑,血染衣袍。

上甘岭战役历史?

1952年10月14至11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及附近地区的一场著名战役,激战43天,反复争夺阵地59次,志愿军共击退联合国军900多次冲锋,最终志愿军守住阵地,取得胜利。